文殊和普賢是佛祖身邊的兩位菩薩,分別為佛祖左勒侍和右勒侍。文殊騎青獅,持如意,專司“智慧”;普賢騎白象,持荷花,專司“理”德。佛教中有“金五臺、銀普陀、銅峨眉、鐵九華”之說,分別是文殊、觀音、普賢、地藏菩薩的道場,由此可見這兩位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和份量。
文殊菩薩:
即文殊師利菩薩,象征智慧的菩薩?!段氖鈳熇隳P經》說,文殊生于舍衛國多羅聚,落梵德姿羅門家,由母親的右腋而生,生而能言,十種祥瑞同時出現。他遍訪仙人求出家法,九十五種外道辯論師都辯不過他,終于在釋迦牟尼佛處學道成為菩薩。在大乘佛教中,他是眾菩薩之首,被認為是如來“法王”之子。也是智慧的化身,經常協同釋迦牟尼佛宣說佛法。相傳其顯靈說法的道場是在山西五臺山,是釋迦牟尼佛的左協侍,頂結五鬢,手持寶劍,表示智慧銳利,塑像多騎獅子,表示智慧威猛。
普賢菩薩:
梵名為“三曼多跋陀羅”,即普遍賢善的意思。他和文殊菩薩一起,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協侍菩薩,一個象征智慧,一個象征真理(普賢)。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說:普賢原為東方寶威德上五律國之菩薩,遙聞釋迦佛在娑婆世界說法華經,特為聽受,到達時佛已講完此經,當夜即將入滅普賢表示守護此經,釋迦佛贊嘆認可。密教稱普賢為“金剛薩埵”“菩賢薩”等。中國佛教相傳,四川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說法道場。普賢菩薩像大多頭戴寶冠,身穿菩薩裝,坐于一六牙白象上。據說普賢有延命益壽之德。因而出現為祈求延命的普賢延命菩薩像
備注:單個價,需要一對請拍數量2
【尺寸】:長16厘米 厚8厘米 高17厘米
【相關介紹】
文殊和普賢是佛祖身邊的兩位菩薩,分別為佛祖左勒侍和右勒侍。文殊騎青獅,持如意,專司“智慧”;普賢騎白象,持荷花,專司“理”德。佛教中有“金五臺、銀普陀、銅峨眉、鐵九華”之說,分別是文殊、觀音、普賢、地藏菩薩的道場,由此可見這兩位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和份量。
文殊菩薩:
即文殊師利菩薩,象征智慧的菩薩?!段氖鈳熇隳P經》說,文殊生于舍衛國多羅聚,落梵德姿羅門家,由母親的右腋而生,生而能言,十種祥瑞同時出現。他遍訪仙人求出家法,九十五種外道辯論師都辯不過他,終于在釋迦牟尼佛處學道成為菩薩。在大乘佛教中,他是眾菩薩之首,被認為是如來“法王”之子。也是智慧的化身,經常協同釋迦牟尼佛宣說佛法。相傳其顯靈說法的道場是在山西五臺山,是釋迦牟尼佛的左協侍,頂結五鬢,手持寶劍,表示智慧銳利,塑像多騎獅子,表示智慧威猛。
普賢菩薩:
梵名為“三曼多跋陀羅”,即普遍賢善的意思。他和文殊菩薩一起,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協侍菩薩,一個象征智慧,一個象征真理(普賢)。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說:普賢原為東方寶威德上五律國之菩薩,遙聞釋迦佛在娑婆世界說法華經,特為聽受,到達時佛已講完此經,當夜即將入滅普賢表示守護此經,釋迦佛贊嘆認可。密教稱普賢為“金剛薩埵”“菩賢薩”等。中國佛教相傳,四川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說法道場。普賢菩薩像大多頭戴寶冠,身穿菩薩裝,坐于一六牙白象上。據說普賢有延命益壽之德。因而出現為祈求延命的普賢延命菩薩像備注:單個價,需要一對請拍數量2
【尺寸】:長16厘米 厚8厘米 高17厘米
【相關介紹】
文殊和普賢是佛祖身邊的兩位菩薩,分別為佛祖左勒侍和右勒侍。文殊騎青獅,持如意,專司“智慧”;普賢騎白象,持荷花,專司“理”德。佛教中有“金五臺、銀普陀、銅峨眉、鐵九華”之說,分別是文殊、觀音、普賢、地藏菩薩的道場,由此可見這兩位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和份量。
文殊菩薩:
即文殊師利菩薩,象征智慧的菩薩?!段氖鈳熇隳P經》說,文殊生于舍衛國多羅聚,落梵德姿羅門家,由母親的右腋而生,生而能言,十種祥瑞同時出現。他遍訪仙人求出家法,九十五種外道辯論師都辯不過他,終于在釋迦牟尼佛處學道成為菩薩。在大乘佛教中,他是眾菩薩之首,被認為是如來“法王”之子。也是智慧的化身,經常協同釋迦牟尼佛宣說佛法。相傳其顯靈說法的道場是在山西五臺山,是釋迦牟尼佛的左協侍,頂結五鬢,手持寶劍,表示智慧銳利,塑像多騎獅子,表示智慧威猛。
普賢菩薩:
梵名為“三曼多跋陀羅”,即普遍賢善的意思。他和文殊菩薩一起,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協侍菩薩,一個象征智慧,一個象征真理(普賢)。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說:普賢原為東方寶威德上五律國之菩薩,遙聞釋迦佛在娑婆世界說法華經,特為聽受,到達時佛已講完此經,當夜即將入滅普賢表示守護此經,釋迦佛贊嘆認可。密教稱普賢為“金剛薩埵”“菩賢薩”等。中國佛教相傳,四川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說法道場。普賢菩薩像大多頭戴寶冠,身穿菩薩裝,坐于一六牙白象上。據說普賢有延命益壽之德。因而出現為祈求延命的普賢延命菩薩像